Monday, June 2, 2008

(53) 理財迷思:會賺錢,就富有?- 黃凱順

只要我能賺很多錢,我就能夠變得很富有!我想這就是現今社會一般人的想法。這也說明了為什么時下一般人不顧一切,拚命賺錢的主因。可是,對許多節儉的行為,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是不屑一顧的。甚至許多人會問:省能省下多少錢?不是嗎?

只聽過很會賺錢的百萬富翁,卻從來沒聽說有省出來的百萬富翁,所以,只有賺錢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其實這種看法並沒有錯,只是太過片面罷了。

在現今的社會裡,累積財富的速度,已遠遠超出人們的傳統思想。比爾蓋茨10余年間賺下的財富,可和一個國家的財富相提並論,新興行業的新貴,似乎已改寫世界的進展史及原有的經濟定律。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個人能像他們這般,擁有比印鈔票更快速的賺錢能力呢?能夠開源誰不想?但是,如果你的能力不及,又或者是假如你已出盡本能,又兼職、又加班的,還是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收入,是否意味著,你也必須在不放棄開源計劃的當兒,來聽聽節流的忠告呢?

懂得開源亦要節流
首先,我要告訴你的一項事實是--能夠真正使你富有的,「不是你賺下來的,而是你存起來的」部分。別以為比爾蓋茨、華倫巴菲特、李嘉誠,已故的林梧桐及其他你聽說過的巨富,所累積的財富單是因為他們賺取巨大的收入。

麥克傑遜,麥泰生和無數天皇級的巨星,不也是曾經賺取數不盡的收入嗎?今天他們在財富排行榜上又排老幾呢?甚至在街頭討吃的乞丐,還比一些很會賺錢的人好一點,不是嗎?起碼這些乞丐沒有負債,可是許多很會賺錢而曾經「風光一時」的人,不但無法保存他們的財富,有的還搞到負債纍纍,甚至傾家蕩產收場。因此,你能單單歸功于「賺錢」的本領,而忽略了「省錢」的美德嗎?

其次,我要向你說的是:賺來的只是收入,省下的才是利潤。假設你每月收入5000令吉,而開支6000令吉,那么,你每月將以負債1000令吉告終。但是,如果你只花4000令吉,而省下1000令吉,那么在你的總收入中,你的成本(你當月所有的開支)就是80%,而利潤則是20%。

進一步假設,如果你善于管理和經營,在維持生活質量的情況下,採取一些節約開支的措施,每月多節省500令吉,那就相等于每月存起1500令吉,那你的利潤將會上升到30%。再加上如果你善于投資,能夠獲得優厚的投資回酬,並長久以此持續下去,儘管你沒有富可敵國的身家,也還不是一樣可以如願的完成你的財務目標(如孩子高等教育)及達成經濟獨立嗎?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千古不變的理財原則,也是市場經濟中的真理。開源節流,投資理財,這些都是我們應有的理財生命,若沒有這樣的措施,你也永遠無法實現目標,而且,真正的大富翁基本上都是「吝嗇成性」的人,不信你看下面這些人的「吝嗇表現」:

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希爾頓飯店。到了飯店前,發現停了很多車,車位很難找,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空著不少,于是朋友建議比爾蓋茨把車停在那裡。
「噢,這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
「我來付。」朋友堅持道。
「那可不是個好主意,他們超值收費。」

在蓋茲的堅持下,他們最終找了個普通車位。洛克菲勒到飯店住宿,從來只住普通房間。侍者不解,說: 「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為何不這樣呢?」洛克菲勒說:「因為他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爸爸,而我卻沒有。」

另外,李嘉誠上車前掏手絹擦臉,帶出一塊錢的硬幣掉到地上。天下著雨,李嘉誠執意要從車低下把錢撿出來。后來,還是旁邊的侍者為他撿回了這一塊錢,李嘉誠付給他一百塊的小費。他說:「那一塊錢如果不撿起來,被水沖走可能就浪費了,這一百塊卻不會被浪費,錢是社會創造的財富,不應被浪費。」

重視財富應有價值
這些富翁都很熱愛財富,他們從來不亂花錢,很重視財富應有的價值,這可以說是他們對財富的基本態度和良好的品格。但他們又不受制于財富,他們為慈善事業所做的捐獻數目是以億計算的,他們讓財富充分體現它自身的價值,也最大限度的體現了自己的價值。

財富只屬于它真正的管家,你如果沒有駕馭它的本領,那么,它即使來得很快,也會去得很快。只有在長久的投資理財過程中,掌握了真正的本領,它才會成為你忠實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