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98) 在最悲觀的時點‧找到未來的樂觀

著名的海外基金投資約翰坦伯頓認為,投資其實是一場心理戰,要當個成功的投資人除了會解讀資產負債表、個體經濟工具、察覺公司會計花招等等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人心在想甚麼。而這樣的懂,最需要的就是異於常人的判斷力。

本書主人翁約翰‧坦伯頓曾經被Money雜誌譽為“世紀最傑出撰股高手”,並有海外基金之神之稱。他在今年7以95歲高齡因病辭世。本書由坦伯頓爵士的姪孫女洛蘭‧坦伯頓執筆,主要內容在探討坦伯頓的投資策略。

以下為本書精華摘要:我們是甚麼樣的人,有很一部份是兒時塑造的。

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以下簡稱“約翰叔”)對人生、投資和公益慈善抱持的方法,顯然有很大一部份可以追溯於他的童年。約翰叔在田納西州的鎮溫徹斯特(Winchester)長大成人,他最早學會的美德,主要是節儉、勤勞、好學和恬靜自信。這些美德跟他後來成為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有著密不可的關係。

人們在將約翰叔的投資風格分門別類時,常說他是價值型投資人(value investor)。價值型投資人購特定的資產或物品時,希望支付的價格於他或她相信的真正價值。這個定義的核心,是簡單卻極重要的假設:一項資產或物品的價格,可能和它的真實價值不同。

在極度悲觀時買進

約翰叔小時候,父親老哈維在溫徹斯特當律師,哈維經常在律師的本業之外,想方設法積攢財富。他經營一座軋棉廠、賣保險、出租住宅、投入農場的土地買賣。
有趣的是,買賣農場的
生意,給那時還年幼的約翰叔上了價值投資法的第一課。1920年代,經營農場的收入往往相當有限,所以那些業務經常以失敗收場,接著不幸的是,農場業主被迫清售抵押品。一般來說,農場喪失贖取權之後,鎮廣場拍賣,賣給出價最高的人。那些農場在廣場拍賣時,老哈維從二樓辦公室的窗戶居高臨下,佔有絕佳的位置,拍賣甚麼和拍賣進度看得一清二楚。

拍賣案件沒人出價時,老哈維會走出辦公室,下樓到廣場,出價買進。遇到這種情況,老哈維通常能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農場。約翰叔幼時目睹這一手法,可能在心裡埋下第一顆種子,日後茁壯成他那鼎鼎有名的投資方法。他把那種投資方法稱做在“極度悲觀”的時點買進,或者稱之為“極度悲觀原則”。

日後回顧,這些農場竟然吸引不到其他買主上門,可能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在我們一一敘述約翰叔數十年來的基金經理人生涯中表現優異的投資時,會發現球股票市場上,那些情況可是一而再,再而三重演。

股票市場經常存在一個很大的矛盾:股票價格下跌,或者“跳樓大賤賣”時,聞風而來的買家比較。相反的,當股票變得比較貴,反而因為人氣而吸引更的買家上門。

約翰叔小小的年紀就看到,一塊有價值的農地,單單只因為沒有其他的買主接手,而不是因為一點價值也沒有,便能用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這件事,終他一生,一直深深烙印在腦海。

風險管理的第一課

觀察另一個人,然後仿效他獲得成功的行動,有時可以給你上寶貴的一課。約翰叔的下一個養成課程,也從他父親而來,不過這一次是因為好運逆轉。

前面說過,約翰叔的父親四處鑽營,做了很多營生。老哈維擁有和經營軋棉廠及保稅棉花倉庫。老哈維是那種“大撈一票”型的人,無時不在尋找下一個發財機會。他曾經大手筆投資紐約和新奧爾良棉花交易所的棉花期貨。約翰叔和他哥哥常常提起一件往事:一天,他們的父親踏進家門說:“孩子,我們發了,我們剛剛在棉花期貨市場賺到你們怎麼想也想不到那麼多的錢,你們這輩子再也不用工作,連你們的孩子、孫子也不用……。”孩子們又叫又跳,但才過幾天,老哈維又進家門,瞅著兒子說:“孩子,我們賠掉了一切;一切都垮了。”

親眼見從有錢的雲端,跌到絕望的深淵,顯然給約翰叔上了風險管理的第一課,也因此瞭解金融市場創造的紙上財富淡如雲煙的事實。約翰叔兒時看到那些事情,無疑促使他打從心底深處崇尚節儉。長大後,他把節儉帶到“藝術”的層次,發揮各種省錢、存錢的創意手法。他發現,儲蓄總是能讓人過著安心和安穩的生活

專撿便宜貨的高手

約翰叔和第一任妻子婚後不久搬到紐約,展開投資生涯時,便自我約束,收入的一半必須存起來。為了達成這麼高的儲蓄率,他和妻子茱蒂絲(Judity)把它變成遊戲。約翰叔和茱蒂絲搬進紐約第一棟沒附家具的公寓時,在報紙上搜尋家具拍賣和房屋出售的消息。等到他們終於買齊家具,五房公寓總共才花25美元(這相當於2006年的351美元左右)。

約翰叔夫婦成了專撿便宜貨的高手,但他們著眼於物超所值,甚於純粹購買便宜東西。約翰叔最得意的一樣交易,是花5美元買原價200美元的一張沙發床。由於經濟仍然籠罩在大蕭條的陰影底下,他們有機會從個人破產和極少買主到場的拍賣會,買到“俗擱大碗”的物品。幾年後,約翰叔和茱蒂絲在長子出生後,喬遷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Englewood)的一棟房子。他們用現金5000美元買下那棟房子,5年後以17000美元轉手。如果你好奇的話,我們就告訴你:這相當於5年內約28%的複利報酬率。我們還沒開始談他的股票投資,就有這樣的成績,可說相當不錯。

約翰叔在這些買賣中,總是堅持一個根本原則:每樣東西都要用現金購買,這樣一來,他們才會“永是利息的收受者,不是支付者”。終他一生,這件事非常重要。他沒借過抵押貸款、不曾貸款買,而且總是有足夠的積蓄度過難關。

撿便宜貨的做法不只侷限於投資。這是約翰叔無所不用的人生哲學,更可說是一種生活風格。觀察約翰叔和茱蒂絲如何不辭辛勞追尋便宜貨,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和約翰叔在全球各地,不遺餘力搜獵便宜股的過程完全相同。當約翰叔研讀價值線(Value Line)的股票報告、公司申報資料,以及其他的材料,努力尋找便宜股票,這種做法是他老早生根在骨子裡的,也就是買到某種東西,售價低於他心中的真實價值。不管那是一套家具、一棟房子、一支股票,都一樣:尋找便宜貨就是。